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对《关于明确林区范围的请示》的答复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2:13:02  浏览:8701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对《关于明确林区范围的请示》的答复

图务院


对《关于明确林区范围的请示》的答复


(2004年6月3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文件国法秘函〔2004〕139号发布 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

你办《关于明确林区范围的请示》(内政法[2004]14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关于“林区”的范围,有关林业的法律、行政法规没有作出明确规定,除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执行外,实践中,其他“林区”主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划定。



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明确林区范围的请示

(2004年4月16日 内政法发[2004]14号)

国务院法制办:

我们在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遇到以下问题,特请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278号,以下简称《实施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林区经营(含加工)木材,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第四十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在林区经营(含加工)木材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没收非法经营的木材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下罚款”。由于《实施条例》对“林区”没有明确的界定,实际工作中,有些林业主管部门认为凡是有国有林区或集体林区的省,则全省都是“林区”,因此,只要在该省从事木材经营加工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取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发放的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对未领取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而从事经营加工的单位和个人,不论是在市区还是在有森林的区域,均依据《实施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给予处罚。但当事人则认为“林区”仅指有森林的区域,没有森林的区域如市区,不属于《实施条例》规定的“林区”,因此,当事人以市区不属于林区为由,不服林业主管部门的处罚。

特请示,“林区”的范围该如何确定。

请予回复。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厅管二〔2011〕2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和国家电监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电监安全〔2011〕2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精神,切实做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意义

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国务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决策部署,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途径,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有效制度。电力行业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础产业,其安全生产工作不仅涉及电力企业广大职工的安全健康,更关系到国家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可靠保障,做好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意义重大。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做好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责任感,加大指导协调力度,将其纳入本行政区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总体要求,同部署、同推动、同总结、同考核,促进电力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二、认真落实《指导意见》相关要求,积极参与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根据《指导意见》确定的相关原则和要求,积极参与推动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会同电力监管机构加强对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指导和监督。一是要严格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报告的审核工作,督促指导电力企业制定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安全设施“三同时”,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及持证上岗,隐患排查治理,危险品管理,事故应急预案管理,以及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等法律法规和要求;二是要会同电力监管机构加强对未按规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重大隐患整改不力和未达标电力企业的跟踪督促;三是要配合电力监管机构做好评审机构管理工作,督促评审机构客观、公正、独立地履行职责;四是要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搭建交流平台,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

三、强化安全生产综合监管,促进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健康发展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电力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综合监管,积极会同电力监管机构推进本地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要将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纳入本地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总体方案中,共同部署,共同推进。要结合安全生产综合检查、专项督查、专项整治等活动,督促电力企业特别是地方电厂、企业自备电厂积极参与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认真对照标准自查自改,争取在规定的时限内达标;督促已获得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称号的电力企业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排查整改安全隐患,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巩固标准化工作成果,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地方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在推动电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要注重行业监管和属地监管相结合,充分借鉴本地区前期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成功经验,加强与电力监管机构在各环节的协调配合,及时掌握工作进度、相互通报信息、共同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解决措施,不断提高电力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水平。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七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北京市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北京市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国家行政机关的廉政建设,保证国家公务员公正廉洁,依法执行公务,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暂行办法》,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
第三条 国家公务员有下列亲属关系之一的,必须按规定实行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
(一)夫妻关系;
(二)直系血亲关系,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
(三)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包括伯叔姑舅姨、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侄子女、甥子女;
(四)近姻亲关系,包括配偶的父母、配偶的兄弟姐妹及其配偶、子女的配偶及子女配偶的父母、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的配偶。
第四条 国家公务员凡有第三条所列亲属关系的,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级行政首长的职务或者有直接上下级关系(包括上一级正副职与下一级正副职之间的领导关系)的职务,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等工作。
第五条 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按管理权限组织实施。
(一)双方担任不同级别职务的,一般由职务较低的一方回避;个别因工作需要,经任免机关批准后也可由职务较高的一方回避;双方担任同级职务的,由任免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和国家公务员的情况决定其中一方回避。
(二)应当回避的人员由所在部门负责调整或者与其他部门协商解决;协商解决确有困难的,由所在部门提出申请并附个人情况说明,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统一协调解决。
第六条 国家行政机关对新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人员要按回避规定严格审查把关;对已形成的应当回避的关系,要制定回避计划,限期调整;对因婚姻、职务变化等新形成的需回避关系,应当及时调整。
第七条 国家公务员从事监察、审计、仲裁、案件审理、执法监督、税费稽征、证件核发、项目资金审批、出国审批以及人事考核、任免、奖惩、录用、调配、招聘等涉及本人或者与本人有第三条所列亲属关系的公务活动时,必须回避,不得参加有关调查、讨论、审核、决定,也不得
以任何方式施加影响。
第八条 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本人提出回避申请或者由任免机关、主管领导提出回避要求;
(二)本人填写《北京市国家公务员亲属回避登记表》(由市人事局统一印制),由任免机关或者主管领导审核,对需要回避的及时予以调整。
在特殊情况下,可由主管领导直接作出回避决定。
公务活动中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九条 国家公务员在办理任职手续前,应当如实向本部门申报应当回避的亲属关系。对隐瞒不报的,要批评教育并调整工作。应当回避的国家公务员,无正当理由不服从组织安排,经批评教育无效的,应当采取行政措施予以调整,必要时可按《北京市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办法》
的有关规定处理。
国家公务员从事公务活动时,要主动报告应当回避的关系。对隐瞒不报的,予以批评教育,其中因未回避给公务造成损失或者恶劣影响的,应当给予相应处分。
第十条 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国家公务员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各级政府工作部门,应当在每年度末将本年度任职回避和公务回避情况,分别报送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各区、县政府和市政府各工作部门,根据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市人事局备案。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人事局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1997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