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印发《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5 09:24:44  浏览:898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印发《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关于印发《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的通知

财库〔2011〕141号


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财政厅(局、委):
  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深圳市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为加强对2011年自行发债试点工作的指导,规范自行发债行为,我们制定了《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
                          二〇一一年十月十七日



附件:

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

  第一条 为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加强对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省(市)(以下简称试点省(市))的指导,规范试点省(市)自行发债行为,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自行发债是指试点省(市)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发行本省(市)政府债券的发债机制。2011年试点省(市)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
  第三条 试点省(市)发行政府债券实行年度发行额管理,2011年度发债规模限额当年有效,不得结转下年。
  第四条 试点省(市)发行的政府债券为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债券。2011年政府债券期限分为3年和5年,期限结构为3年债券发行额和5年债券发行额分别占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的50%。
  第五条 试点省(市)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组建本省(市)政府债券承销团。试点省(市)政府债券承销商应当是2009—2011年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原则上不得超过20家。
  第六条 试点省(市)财政厅(局、委)应当与本省(市)政府债券承销商签署债券承销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承销商可以委托其在试点省(市)的分支机构代理签署并履行债券承销协议。
  第七条 试点省(市)可以在本省(市)政府债券承销商中择优选择主承销商,主承销商为试点省(市)提供发债定价、登记托管、上市交易等咨询服务。
  第八条 试点省(市)发行政府债券应当以新发国债发行利率及市场利率为定价基准,采用单一利率发债定价机制确定债券发行利率。
  第九条 发债定价机制包括承销和招标,具体发债定价机制由试点省(市)确定。
  承销是指试点省(市)与主承销商商定债券承销利率(或利率区间),要求各承销商(包括主承销商)在规定时间报送债券承销额(或承销利率及承销额),按市场化原则确定债券发行利率及各承销商债券承销额的发债机制。承销总额小于发债额的差额部分,主承销商予以包销。
  招标是指试点省(市)要求各承销商在规定时间报送债券投标额及投标利率,按利率从低到高原则确定债券发行利率及各承销商债券中标额的发债机制。
  第十条 试点省(市)应当加强发债定价现场管理,确保发债定价过程公平、规范、有序进行。
  第十一条 试点省(市)政府债券应当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集中登记、托管,债券发行结束后应当及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上市交易。
  第十二条 试点省(市)自行发债收支实行预算管理,具体事项参照《财政部关于印发〈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预算管理办法〉的通知》(财预〔2009〕21号)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三条 试点省(市)政府债券会计核算参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财库〔2009〕19号)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四条 试点省(市)应当建立偿债保障机制,在规定时间将财政部代办债券还本付息资金足额缴入中央财政专户,具体事项参照《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部代理发行2011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兑付办法〉的通知》(财库〔2011〕52号)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试点省(市)应当通过中国债券信息网和本省(市)财政厅(局、委)网站等媒体,及时披露本省(市)经济运行和财政收支状况等指标。试点省(市)在发债定价结束后应当及时公布债券发行结果。
  第十六条 试点省(市)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省(市)政府债券发行兑付办法,并报财政部备案。试点省(市)应当提前两周向财政部报送债券发行计划,并于发行结束后两周内报送债券发行情况。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港口仓储经营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连云港港口仓储经营管理办法的通知

连政办发〔2009〕4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
《连云港港口仓储经营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九年四月二十七日


连云港港口仓储经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连云港港口仓储行业和仓储市场经营行为,维护港口仓储经营秩序,促进港口仓储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江苏省港口条例》、《港口经营管理规定》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范围是:我市行政区域内为连云港港口进出口货物提供仓储经营服务的组织和个人(包括物流园区、保税库、储罐和自备自用库场)。
仓储经营,是指仓储经营人根据市场和客户要求,为确保货物没有损耗、变质和丢失,对货物进行储存、保管、管理等服务活动。
第三条 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连云港港口仓储经营管理工作。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仓储经营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等;
(二)审查、验收发放或者检查吊销《港口经营许可证》;
(三)协调仓储经营人的业务主管部门对仓储经营活动进行管理;
(四)协调重点物资的储备;
(五)监督检查仓储经营活动;
(六)仓储经营活动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汇总;
(七)对仓储经营人的培训。
第四条 各县(区)政府,市发改、统计、财政、公安、国土、规划、环保、物价、工商、税务、质监、消防、海关、检验检疫、保险等部门,按照自身职责积极配合仓储经营管理、协调工作。

第二章 资质管理

第五条 从事港口仓储经营,应申请取得港口经营许可。
实施港口经营许可,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和公开透明的原则,不得收取费用,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条 从事港口仓储经营,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固定的仓储经营场所;
(二)有与经营范围、规模相适应的设施、设备;
(三)有与仓储经营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
第七条 申请从事港口仓储经营,应当提交下列文件、资料:
(一)港口仓储经营业务申请书;
(二)经营管理机构的组成、办公用房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证明;
(三)仓储经营场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竣工验收证明;
(四)自有场地的土地使用权证或者租用场地的租赁合同;
(五)消防意见证明、库场平面布置图;
(六)负责安全生产的主要管理人员通过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的培训证明材料、港口特种作业人员的操作证;
(七)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有关资料(包括姓名、岗位、职务、职称、培训情况等);
(八)已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组织或者个人申请仓储经营许可的,需提供工商营业执照的副本复印件,新设立的应当提供工商行政主管部门签发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九)证明符合港口仓储经营条件的其他资料。
危险品仓储经营场地还需提交仓储经营设施、设备的有效检验证明等。
第八条 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作出许可或者不许可决定。符合资质条件的,由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发给《港口经营许可证》,并在互联网或报纸上公布;不符合条件的,不予行政许可,并将不予许可的决定及理由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九条 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人提出的港口经营许可申请,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做出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三)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错误的,应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四)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场或者在五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五)申请事项属于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职权范围,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以及申请人按照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应当受理经营业务许可申请。
受理或者不受理经营业务许可申请,应出具加盖许可机关专用印章和注明日期的书面凭证。
第十条 申请设立海关监管场所或者储存进出境粮谷、饲料类商品的,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第十一条 仓储经营场所选址应符合地基干燥、运输方便,与周围建筑物、道路、铁路、电力架空线路、明火、散发火花的地点保持一定距离等条件。
仓储经营场地应用水泥铺制,平滑、无缝;设置下水道;周围设置实体围墙,高度不低于2米,围墙内外设置长期有效毒鼠站;保持场地周围环境清洁卫生,无易燃易爆物品。
第十二条 仓储经营人应当将库场区、办公区、生活区分开设置。
装卸劳力、作业机械及照明设施应满足仓储经营活动需要。
第十三条 仓储经营人应依法制定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重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及预防自然灾害预案,并报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仓储经营人变更经营范围的,应就变更事项按照《港口经营管理规定》办理许可手续,并到工商部门办理相应的变更登记手续。
仓储经营人变更法定代表人或者办公地点的,应向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五条 仓储经营人停业或者歇业的,应当提前30个工作日告知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收回并注销其《港口经营许可证》,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经营管理

第十六条 仓储经营人应依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贯彻“安全、优质、方便、多储、低耗”工作方针,严格把好货物进库验收、储存保管、出库验放关,保证做到货物收发快、质量好、数量准、责任清。
第十七条 仓储经营人从事仓储经营业务,应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依法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为客户提供公平、良好的服务。
仓储经营人应当遵守国家有关仓储经营价格和收费的规定,并在其经营场所公布经营服务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使用国家规定的港口经营票据。
第十八条 仓储经营人应当在验收合格、核定的仓储面积范围内开展仓储经营业务,不得随便租用、占用其它空地存放货物。
第十九条 仓储经营人应当根据货物的性质和保管要求安排装卸和保管。采取分区分类和货位编号的办法,合理安排库场和货位。货物堆码要科学、安全、方便,严禁互有影响及养护、消防安全要求不同的货物混杂堆放。
第二十条 仓储经营人应当加强养护管理工作,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按下列条件完善货物保管养护体系:
(一)有严格的防霉变、防腐蚀、防鼠害等保管养护等措施;
(二)有健全的堆码苫盖工作规程和仓储标准;
(三)有完备的养护和测试、检斤纪录;
(四)有整套规范的货物管理单证;
(五)有货物保管台帐、货位卡复核制度,做到货、帐、卡相符;
(六)有相应的挑选、晾晒、拆装货物以及货物外包装简单加工的场地。
第二十一条 货物提离仓储经营场所,仓储经营人应当按照货物所有人或其代理人(以下简称货主)的备货通知,认真检查,及时做好出库准备工作。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得发货:
(一)无正式提货单,或没有货主合法有效书面通知的;
(二)单、货不符的;
(三)提货凭证名称、印章不符的;
(四)提货单有涂改现象的;
(五)超过提货有效期限的;
(六)包装货物外包装破损的。
严禁口头提货、电话提货、白条提货等行为。
第二十二条 仓储经营人不得擅自处理货主存放在本库场的货物。
第二十三条 货物装车时,袋装货物袋口一律向里,散货要苫盖;货物配载超出车箱时,要做好加固、盖好网罩;雨雪天气要加盖防雨布。
第二十四条 仓储经营场所发生货物破漏、撒落的,货物管理人员应及时整理归垛、建帐登记,并交货主处理,不得隐瞒、擅自动用或者出库。
第二十五条 仓储货物因错收错发、违章作业、保管不当或者没有及时向货主通报货物质量变化信息而造成损失的,仓储经营人应当及时向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受检查处理,并按规定赔偿货主经济损失。
第二十六条 仓储货物无法交货时,仓储经营人应当积极查找收货或其代理人、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发货站(港)。在查找期限内仍下落不明的,应当及时向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任何仓储经营人不得擅自处理。
第二十七条 仓储经营人应当优先安排抢险、救灾和国防建设急需物资的仓储作业。
政府在紧急情况下征用仓储经营场地、设备、设施,仓储经营人应当积极配合。仓储经营人因此产生的费用或者遭受损失的,下达行政任务的机关应当依法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二十八条 仓储经营人应当认真执行公安消防法规,落实库场安全保卫责任制,加强消防队伍建设,按规定配置消防设备、设施,认真做好防火、防爆、防盗、防污染、防破坏、防毒害和防自然灾害工作。
第二十九条 仓储经营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如实提供有关统计资料及其他有关信息。
第三十条 仓储经营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向仓储经营人摊派或者违法收取费用。
仓储经营人有权拒缴违反规定收取或者摊派的各种费用。
第三十一条 仓储经营人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排挤竞争对手,限制或者妨碍公平竞争;不得歧视服务对象;不得以任何手段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仓储服务。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二条 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应依法对仓储经营人经营、管理及安全生产和本办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三十三条 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检查人员实施检查时,须有两人以上,并出示执法证件。
监督检查人员依法实施监督检查时,依法有权向被检查单位和有关人员了解情况,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监督检查人员对检查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具有保密义务,不得泄露给他人。
第三十四条 被检查单位和有关人员应依法接受监督检查,并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不得拒绝检查或者隐匿、谎报、瞒报有关情况和资料。
第三十五条 监督检查人员应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作出书面记录,并由检查人员和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签字;被检查单位的负责人拒绝签字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并向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仓储经营组织和个人,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视情节轻重,依法进行行政处罚,或者建议有监督管理职责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七条 未依法取得《港口经营许可证》,从事仓储经营活动的,由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十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违法所得不足十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仓储经营人违反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二十八条规定,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进行调查,并协助相关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第三十九条 仓储经营人要优先安排抢险救灾物资、国防建设急需物资的仓储作业的,违反上述规定的由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吊销《港口经营许可证》。
第四十条 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申请人给予仓储经营许可的;
(二)发现取得经营许可的仓储经营人不再具备法定许可条件而不及时吊销许可证的;
(三)不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的,未依法予以查处的,对未经依法许可从事仓储经营行为的,不遵守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的,危及港口作业安全的,以及违反本办法其他规定的。
  第四十一条 市港口行政主管部门违法干预仓储经营人经营自主权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向仓储经营人摊派财物或者违法收取费用的,责令退回;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予以行政处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原《连云港口岸仓储行业管理办法》(连政发〔1995〕174号)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

1986年9月15日,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车船使用税暂行条例
第一条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拥有并且使用车船的单位和个人,为车船使用税的纳税义务人(以下简称纳税人),都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车船使用税。
第二条 船舶的适用税额,依照本条例所附的《船舶税额表》计算。车辆的适用税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本条例所附的《车辆税额表》规定的幅度内确定。
第三条 下列车船免纳车船使用税:
一、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军队自用的车船;
二、由国家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单位自用的车船;
三、载重量不超过一吨的渔船;
四、专供上下客货及存货用的趸船、浮桥用船;
五、各种消防车船、洒水车、囚车、警车、防疫车、救护车船、垃圾车船、港作车船、工程船;
六、按有关规定缴纳船舶吨税的船;
七、经财政部批准免税的其他车船。
第四条 除本条例第三条规定者外,纳税人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定期减征或者免征车船使用税。
第五条 个人自有自用的自行车和其他非营业用的非机动车船,征收或者免征车船使用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六条 车船使用税按年征收、分期缴纳。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第七条 车船使用税的征收管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
第八条 车船使用税由纳税人所在地的税务机关征收。
第九条 本条例由财政部负责解释;施行细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抄送财政部备案。
第十条 本条例自一九八六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船舶税额表
────┬─────────────┬───────┬─────────
类 别 │ 计 税 标 准 │ 每年税额 │ 备 注
────┼─────────────┼───────┼─────────
机 │ 150吨以下 │ 每吨1.20元 │ 按净吨位计征
│ 151吨至500吨 │ 每吨1.60元 │ 按净吨位计征
动 │ 501吨至1,500吨 │ 每吨2.20元 │ 按净吨位计征
│ 1,501吨至3,000吨 │ 每吨3.20元 │ 按净吨位计征
船 │ 3,001吨至10,000吨 │ 每吨4.20元 │ 按净吨位计征
│ 10,001吨以上 │ 每吨5.00元 │ 按净吨位计征
────┼─────────────┼───────┼─────────
非 │ 10吨以下 │ 每吨0.60元 │ 按载重吨位计征
机 │ 11吨至50吨 │ 每吨0.80元 │ 按载重吨位计征
动 │ 51吨至150吨 │ 每吨1.00元 │ 按载重吨位计征
船 │ 151吨至300吨 │ 每吨1.20元 │ 按载重吨位计征
│ 301吨以上 │ 每吨1.40元 │ 按载重吨位计征
────┴─────────────┴───────┴─────────
车辆税额表
────┬───────┬────────┬─────────┬──────
类 别 │ 项 目 │ 计税标准 │ 每 年 税 额 │ 备 注
────┼───────┼────────┼─────────┼──────
机 │ 乘人汽车 │ 每 辆 │ 60元至320元 │ 包括电车
动 │ 载货汽车 │ 按净吨位每吨 │ 16元至 60元 │
车 │ 二轮摩托车 │ 每 辆 │ 20元至 60元 │
│ 三轮摩托车 │ 每 辆 │ 32元至 80元 │
────┼───────┼────────┼─────────┼──────
非 │ 人力驾驶 │ 每 辆 │ 1.20元至 24元 │ 包括三
机 │ 畜力驾驶 │ 每 辆 │ 4元至 32元 │ 轮车及其
动 │ 自行车 │ 每 辆 │ 2元至 4元 │ 他人力拖
车 │ │ │ │ 行车辆
────┴───────┴────────┴─────────┴─────